時隔十年,A股再次突破4000點。
與此同時,上半年一度領漲全球的港股,10月以來卻表現低迷。

很多投資者開始擔憂:港股行情走到哪了?當下的港股還值得配置嗎?
為何近期港股表現乏力?
放眼全球主要市場表現,近期港股的表現有些落后。

10月初,特朗普關稅政策又生變故,引起中國資產再度調整。受此影響,A股和港股在月初均有調整。然而,隨著關稅降級,A股迅速反彈,連破前高,港股卻表現平平。
具體來看,A股在本輪行情中主打的是“科技自主可控”敘事,加上國內政策紅利的催化,走勢獨立于全球其他市場。
反觀港股,“優質標的+低估值+流動性回暖”均屬于長期邏輯,前期的大漲亦積累了一定的交易擁擠度,在短期沒有顯著變化的情況下,顯得不如火熱的A股更具“吸引力”。
在此背景下,外資風險偏好回落,成為近期港股走勢承壓的主要原因。
從資金數據能明顯看出,10月以來無論是外資還是南向資金,對港股的偏好有所降溫。

港股長期仍具配置價值
盡管行情有所反復,但是推動港股長期走強的邏輯并未改變。
1.基本面好轉,盈利強勁
香港作為由全球資金定價的成熟國際市場,經濟基本面對股市的影響更甚于內地。
多重數據顯示香港經濟正在全面復蘇:香港零售銷售額已連續四個月保持正增長,香港房價自6月以來逐漸企穩,前8個月房屋累計交易量同比增長12%。
港股盈利預期同樣樂觀。自2024年9月以來,盡管MSCI香港指數波動劇烈,但12個月滾動EPS預測保持穩步提升。

2.估值優勢
即使今年以來恒生指數已有超30%的漲幅,港股目前的估值水平,無論是相較自身歷史水平,還是全球其他主要指數,仍具有較大吸引力。

3.南向資金持續流入
資金的流向進一步說明了市場對港股的認可。
今年以來南向資金持續流入港股市場,2025 年前9個月累計流入水平達 1.17萬億港元,是2024年同期的2.2倍,遠超過去五年。

具體來看,今年南下資金主要流向港股市場中人工智能、新消費等核心資產,本身代表新興產業發展趨勢,并且具有一定的稀缺性。
4.美聯儲開啟降息周期,流動性回暖
10月30日,美聯儲宣布降息25BP。這是美聯儲今年年內第二次降息,也是自2024年9月以來第五次降息。
美聯儲重啟降息周期,對港股市場情緒有明顯提振。從歷史經驗來看,無論是美元走弱或是美債收益率下行,都對港股市場有積極的推動作用,資金有望持續流入估值更具性價比的香港市場。
5.中美經貿關系持續緩和
繼兩國團隊在吉隆坡磋商達成初步共識后,10月30日,中美兩國元首在韓國釜山進行面對面會談,達成多項會談成果,中美經貿關系迎來了階段性緩和,為兩國企業帶來新的緩沖期,也為全球的貿易環境注入了罕見的確定性。
結論
盡管短期行情有所反復,但驅動港股長期走強的因素并未出現反轉。
從基本面、估值、資金、流動性以及中美關系多個角度來看,港股中長期依舊具備很高的配置價值。
科技、新消費等新興產業稀缺標的值得重點關注。考慮到港股仍受海外流動性及市場情緒影響,也可考慮借助配置以港股為主的FOF類產品以減小波動。
(轉載自好買香港公眾號)
風險提示:投資于國際證券市場,除了需要承擔與國內證券類似的市場波動風險等一般投資風險之外,還面臨匯率風險等國際證券市場投資所面臨的特別投資風險,也需要投資者注意。
好買香港提醒:本文版權為好買香港所有,未經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和發表。如有轉載需求,請在文章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