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股市捷報頻傳:日經指數突破52000點,迎來歷史“高光時刻”;A股時隔十年重回4000點,呈現“史詩級”上漲態勢。在流動性充裕與AI科技浪潮的雙重推動下,多國資本市場輪番上演驚艷表現。

與此同時,市場目光正悄然轉向一個長期被低估的區域——歐洲。隨著“寬財政”接力棒的傳遞,歐洲股市正走出獨立行情,其中德國股市年內累計漲幅突破20%,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動能。憑借其獨特的估值優勢與政策紅利,歐洲正從昔日的“價值洼地”崛起為2025年全球資產配置中不可忽視的“重要領域”。
歐洲能否為全球市場注入新的活力?其黑馬姿態的背后,是否意味著全球資金正重新審視并加速布局這一長期被低估的市場?
歐洲股市何以“跑贏美股”?
今年以來,歐洲股市整體表現出色。盡管4月初受美國關稅政策沖擊出現階段性回調,但歐洲股市展現出顯著韌性,快速收復失地、迎來反彈,整體走勢跑贏多數發達市場。從昔日被質疑“缺乏競爭力”到如今持續“跑贏美股”,其背后反映的是歐洲經濟基本面的改善、政策紅利的釋放以及全球資金再配置的共振效應。
一、匯率東風:歐元升值的“放大器”效應

2025年美元溫和走弱與歐元穩步升值,為歐洲資產帶來了顯著的“匯率放大效應”。以美元計價的投資者在享受股市上漲收益的同時,更獲得了可觀的匯兌收益,形成“匯率+資產”雙重回報,吸引了全球資本的大規模涌入,為市場提供了充沛的流動性支持。
二、政策共振:貨幣與財政的協同發力
相比于美聯儲的猶豫不決,歐洲央行率先開啟降息周期,自2024年6月起已連續八次降息,顯著改善了企業的融資環境。

與此同時,財政政策也在同步發力:德國推出規模達5000億歐元的跨年度基建計劃,歐盟“下一代基金”持續向南歐和東歐地區投放結構性投資。此外,數字歐元項目的穩步推進,正逐步提升歐元區在支付領域的自主性與競爭力。
這種貨幣寬松與財政擴張的政策組合,為歐洲經濟復蘇提供了雙重保障。
三、環境改善:地緣陰云與經濟晴空
地緣沖突緩和:俄烏停火談判取得進展,減輕了市場對歐洲能源供應安全和產業鏈穩定的憂慮。
經濟盈利韌性:歐元區10月綜合PMI錄得52.2,連續十個月處于擴張區間,制造業復蘇態勢明確。
在金融、能源、工業材料及醫療保健等板塊的強勢帶動下,歐洲企業盈利普遍超出預期。德銀研究進一步預測,2026年德國經濟有望實現2%的增長,超過美國預期,顯示出市場對歐洲長期增長信心。
四、估值洼地:全球資金的“再平衡”目標

相較于美股,歐洲主要指數市盈率均顯著低于標普500,形成了明顯的“估值洼地”。

這一估值優勢在科技股估值高企、AI領域出現泡沫化擔憂、美國債務壓力持續積累的背景下尤為凸顯,促使國際資金將歐洲視為當前最具性價比的配置方向。2025年,歐洲股票基金創下近二十五年來的資金凈流入史上第二高的紀錄,充分證明全球資本對其估值修復與增長潛力的高度認可。
布局“歐洲時代”:把握機遇窗口,應對風險挑戰
展望未來,在寬財政政策和企業盈利改善的雙重推動下,歐元資產有望迎來進一步重估——德債收益率溫和上行、歐股相對超額收益擴大、歐元匯率穩步走強等趨勢均值得期待。流動性環境的改善與企業盈利的穩健增長,正共同推動歐洲從“估值洼地”向“價值重塑”的敘事轉變。
然而,機遇背后風險猶存。隨著特朗普“2.0時代”的開啟,貿易政策反復動蕩,地緣政治沖突風險未消,全球通脹壓力持續上升。此外,歐洲自身亦面臨結構性挑戰,如科技成長型產業投入不足、法國政治不確定性加劇、影子銀行體系潛在風險,以及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長期增長約束。
當前歐洲市場正處在機遇與風險交織的關鍵窗口,投資者始終應保持警惕,在把握歐洲結構性機會的同時,堅持全球化配置、多元化布局,也可以借道全球FOF類的產品實現一站式配置,通過分散投資降低單一市場風險,以更穩健的姿態參與全球股市。
(轉載自好買香港公眾號)
風險提示:投資于國際證券市場,除了需要承擔與國內證券類似的市場波動風險等一般投資風險之外,還面臨匯率風險等國際證券市場投資所面臨的特別投資風險,也需要投資者注意。
好買香港提醒:本文版權為好買香港所有,未經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和發表。如有轉載需求,請在文章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