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新聞
外資涌入中國資產,AI產業引領獨立行情
近日,多家外資機構密集上調中國科技公司目標價,顯示出對中國資產的持續看好。除個股外,機構對中國股市整體前景也持樂觀態度,瑞銀指出中國股市估值和資金流狀況良好,維持超配評級;摩根資產管理、淡馬錫等機構高管均表示,全球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長期配置價值愈發看好。
本輪外資集體看好中國資產主要基于三大因素:
一是估值優勢凸顯。以恒生科技指數為代表的中國資產持續展現“低估值+高成長”特性,中長期配置價值突出。
二是全球流動性環境持續改善。美聯儲重啟降息周期強推動海外資金加速回流新興市場。
三是AI敘事回歸,推動科技產業鏈重構。自Deepseek橫空出世,中國AI技術正式邁入快車道,上證指數時隔十年重回4000點,以恒生科技和科創板為代表的科技股板塊,年內漲幅均超過了30%,標志著由中國AI產業驅動的獨立行情正在上演。
——新聞點評
海外熱點
特朗普調整對等關稅政策,部分農產品獲豁免生效
特朗普簽署行政令調整現行“對等關稅”政策,部分農產品獲豁免,新規自美東時間11月13日生效。特朗普表示不需進一步降關稅,預計政府將從關稅中“賺很多錢”,并稱中國將大量購買美國大豆,美中官員當天已舉行會談。
美國史上最長的政府“停擺”迎來結局
美東時間11月1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臨時撥款法案,持續43天的美國聯邦政府停擺正式結束。此次停擺預計將使第四季度GDP增長減少約1.5個百分點,并導致多項經濟數據發布延遲。值得關注的是,該臨時法案僅提供資金至2026年1月30日,兩黨分歧仍存,政府未來數月內仍面臨再度停擺風險。
市場回顧
宏觀新聞
央行:發布銀行間經紀業務新規,明確業務范圍與機構責任
央行發布《銀行間市場經紀業務管理辦法》,內容包括:明確經紀業務范圍,涵蓋貨幣市場、票據市場、黃金市場、銀行間債券市場及相關衍生品市場等;要求經紀機構強化內控和業務全流程管理,提升各環節規范性;明確委托方責任,需簽訂服務協議并配合盡職調查,確保委托真實性。
國務院:部署“兩重”建設,強化AI賦能消費升級
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深入實施“兩重”建設,強調戰略性、前瞻性、全局性要求,推動國家重大戰略深入實施。會議部署增強消費品供需適配性政策措施,以消費升級引領產業升級,重點任務包括:強化人工智能融合賦能,拓展新消費增量。
基金行業動態
證監會規范基金業績比較基準
10月31日,中國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業績比較基準指引(征求意見稿)》,旨在強化業績比較基準在基金產品中的規范使用。重點包括:突出基準表征作用、強化基準約束力、發揮基準評價功能,并建立基金管理人、信息披露與托管人多層次監督機制。
百億主動權益基金經理重回 100 位
隨著權益市場持續回暖,上證指數創下階段新高,良好的賺錢效應推動權益基金凈值回升,基金經理管理規模隨之提升。截至2025年三季度,共有104位主動權益基金經理管理規模突破百億元,這也是自2024年以來百億基金經理數量首次重回百位以上。
研習社知識點
如何評定自身的風險偏好
評定自身風險偏好分為兩部分:
一是評定自身客觀風險承受能力,有許多指標可供我們參考,比如可投金額與年收入的比值、可投金額與家庭凈資產的比值等;
二是評估自身主觀風險承受意愿,這種評估容易失真,需要我們更多地參照歷史經驗、更仔細地做好情境假設。
最后,評定自身風險偏好是一個持續調整、探索的過程。
風險提示:投資有風險,決策須謹慎。文中觀點不代表平臺投資意見,內容僅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未經好買財富授權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復制、引用本文內容和觀點,包括不得制作鏡像及提供指向鏈接,好買財富就此保留一切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