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伯克希爾的三季報出爐,95歲的沃倫·巴菲特也 寫完了他職業生涯的最后一封致股東信。信中一句“I’m going quiet”(我將歸于沉寂),為長達六十載、輝煌無比的“巴菲特時代”正式畫上句點。
這不僅僅是一封告別信,更是一份凝結了六十年智慧的投資遺產。接下來,讓我們重讀這封“穿越牛熊的信”,解碼背后始終如一的投資哲學。
解碼伯克希爾Q3布局:
重倉與減持背后的“投資密碼”
在本月初交出的三季度“成績單”中,伯克希爾依舊顯現出強勁的盈利韌性和戰略定力:營業利潤同比增長33.6%,達到134.85億美元,凈利潤也超出市場預期,創下17%的增幅。

即便是在投資生涯的收官階段,巴菲特的投資操作依然冷靜,完美詮釋了其經典理念——“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
一、繼續加倉日本資產
近期,巴菲特再度大幅增持日本五大綜合商社,并公開表示“愿意持有這些股票50年”。這并非短期市場博弈,而是對“現金流穩定、價格合理”類優質資產的長期押注。
回溯其布局軌跡:伯克希爾自2019年起逐步建倉日本商社,并于2020年8月首次公開此戰略布局,迅速點燃市場熱情,推動相關股價顯著走高。目前,其在三井物產、三菱商事的持股比例均已突破10%。
這背后,是巴菲特對日本資產“低估值+高股息”特性的戰略性看好,也體現了其在全球視野下進行長期資產配置的堅定邏輯。
二、新建倉谷歌母公司Alphabet
巴菲特將最后一筆重大布局押注于谷歌,擲出一記“壓軸性”的信任票——新建倉1784萬股Alphabet,使其一舉躋身伯克希爾前十大重倉股。市場對此反應熱烈,持倉公布后谷歌盤后股價應聲上漲超4%。谷歌累計年內漲幅已高達46%,甚至超越了“當紅明星”英偉達。

當AI投資浪潮洶涌,巴菲特卻展現出審慎的一面。他始終恪守“不投看不懂的行業,只投商業模式清晰的企業”這一信條,最終將目光投向了那些技術路徑清晰、并能將創新快速轉化為持續盈利能力的技術巨頭。
如何“抄作業”?
謝幕信中隱藏的“投資哲學”
盡管我們難以復制巴菲特的傳奇業績,但其“最后一課”中蘊含的資產配置智慧,無疑為我們提供了一份穿越牛熊周期的實用指南。
一、敬畏風險,構建均衡組合
“承認運氣,也敬畏風險。”這是巴菲特投資哲學的底層邏輯。他始終將巨額現金視作“氧氣瓶”,從不試圖預測市場頂點,而是永遠為極端情況做好準備。正如他在信中所言:“伯克希爾遭遇毀滅性打擊的概率,比我所知任何公司都低。”
對普通投資者而言,可以借鑒其風險管理邏輯——通過多元化、跨市場的資產配置來增強組合韌性。
1、堅持多元配置:構建包含多種低相關性資產的投資組合,引入不同策略的基金產品,增強整體抗風險能力。
2、拓展全球視野:合理配置全球資產,運用全球對沖基金等工具,在波動的市場中實現較穩健的收益。
3、配置另類資產:在投資組合中配置 5%–10% 的黃金或其他另類資產,有效對沖通脹壓力,并在地緣風險沖突加劇、市場極端波動時提供寶貴的風險分散作用。
二、堅持價值投資,堅守長期主義
“不追風口,只尋基石。”巴菲特堅守的長期價值投資格外珍貴。

縱觀其跨越半個世紀的投資軌跡——從1967年的國民保險,到1980年代的可口可樂與運通,再到新世紀的比亞迪與蘋果,直至近期對日本商社的加注與對谷歌的建倉。所有這些決策,無論時代與行業如何變遷,都嚴格遵循著同一套核心準則:只投資那些商業模式清晰、擁有強大經濟護城河、現金流持續穩定且價格合理的優質企業。
1、以紅利價值資產為底倉:在經濟弱復蘇、外需不確定并存的復雜環境中,紅利資產憑借穩定的現金流與股息回報,展現出突出的防御屬性。可選擇那些真正挖掘企業內在價值的股票基金作為核心持倉,力求穿越市場周期,獲取復利回報。
2、科技投資“性價比優先”:在參與科技股投資時,不盲目追高,堅持“性價比優先”的原則參與大型科技股的配置,關注估值與成長性的平衡,挖掘技術可落地、盈利可持續、價值可驗證的企業。也可借助科技類的FOF實現專業化的一站式布局。
3、保持耐心,淡化擇時:正如巴菲特所說:“股市是將錢從活躍的人轉移到有耐心的人的工具。”定期投資、長期持有,專注于一些中長期更好把握也更有意義的抉擇。
巴菲特的“最后一課”
穿越60年牛熊的“終極智慧”
六十載風雨為句,極簡邏輯成詩。
巴菲特的“最后一課”告訴我們:投資從來不是關于預測市場的短期博弈,而是關于一場長期主義的堅守——嚴守風險、控制成本、駕馭情緒。
不為一時的超額收益而承擔無法承受的風險,在動蕩中保持理性,在順境中預留余地,這就是巴菲特穿越60年牛熊的“終極智慧”,也是留給我們最珍貴的投資遺產。
最后,以信中一句話作結:
“慎重選擇你的榜樣,然后效仿他們。你永遠無法做到完美,但你總能變得更好。”
(轉載自好買香港)
風險提示:投資于國際證券市場,除了需要承擔與國內證券類似的市場波動風險等一般投資風險之外,還面臨匯率風險等國際證券市場投資所面臨的特別投資風險,也需要投資者注意。
好買香港提醒:本文版權為好買香港所有,未經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和發表。如有轉載需求,請在文章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