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財經周評,速覽一周全球財經熱點!
英偉達交出亮眼三季報超預期業績引領AI新紀元
事件:美東時間11月19日,英偉達交出亮眼三季報“成績單”:營業收入570.1億美元,同比增長約62%,營收、利潤及對下季度業績指引均超出了華爾街預期。受此推動,公司股價盤后盤后漲幅超4%,顯示市場對其AI周期持續性的信心。
點評:
英偉達的業績表現被視為衡量AI產業發展健康度的重要風向標。首席執行官黃仁勛在財報會議上直面“AI泡沫論”,強調“Blackwell架構芯片銷售額遠超預期”。首席財務官科萊特進一步指出,“AI投資正在為Meta、Anthropic等客戶帶來切實的投資回報”。當前,AI產業商業化路徑日益清晰,這不僅是相關企業盈利增長的核心驅動力,更是未來盈利可持續性的關鍵保障。
英偉達財報已從單一的“公司基本面事件”變成影響全球科技產業鏈的“宏觀級變量”,標志著各國競爭焦點已轉向由AI驅動的科技革命新階段。資本開支向盈利能力的轉化效率將成為檢驗AI產業持續性的試金石,在這一過程中,“泡沫”屬于無法落地的偽創新,而“真金”永遠屬于那些技術扎實、盈利可持續、價值可驗證的企業。
風向突變!美聯儲12月降息或落空?
事件:美東時間11月19日,美國勞工統計局宣布,將不會單獨發布10月份非農就業報告。該數據將與11月數據合并,推遲至12月16日統一發布。這意味著10月和11月的兩份就業報告都將在美聯儲12月議息會議結束后才公之于眾。
點評:
受此前政府停擺影響,10月就業報告中關鍵失業率數據缺失,令支持降息的決策者失去了重要依據。與此同時,FOMC內部對政策路徑存在明顯分歧,進一步削弱了降息可能性。根據CME“美聯儲觀察”最新數據顯示,市場對美聯儲在年末實施降息的預期概率已不足三成,反映出在數據真空與政策不確定性交織的背景下,市場正在重新定價貨幣政策路徑。
美聯儲12月是否啟動降息,正成為其在復雜經濟環境中的“謹慎平衡之舉”。這一決策既需回應就業市場顯露的下行風險,又要為潛在的通脹反彈預留政策空間。對全球市場而言,盡管美聯儲12月降息可能會落空,但整體流動性環境仍處于改善通道。不過,投資者仍需警惕政策反復可能帶來的市場波動風險。
港股“倒車接人”?南向資金“越跌越買”
事件:盡管港股市場近期出現回調,南向資金卻呈現加速流入態勢。Wind數據顯示,自11月10日南向資金累計凈買入規模突破5萬億港元后,資金仍在持續增長。以保險、公募為代表的內地長線資金,正成為港股市場最穩定的“壓艙石”之一。
點評:
資金持續南下的深層動力源自港股市場匯聚的中國稀缺性創新資產。隨著香港經濟基本面持續改善、企業盈利展現韌性,疊加極佳的估值性價比、全球流動性環境回暖以及中美貿易關系出現緩和跡象,港股市場中長期配置價值顯著。
分析師指出,“本輪港股行情與2012年具有相似性,中國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時點,產業深刻變革正在發生”。南向資金的長期性、規模化流入,不僅提供充裕流動性,更有望推動港股市場價值重估,從根基上支撐中長期“慢牛”行情。
考慮到港股仍受海外流動性及市場情緒影響,投資者也可考慮借助配置以港股為主的FOF類產品以減小波動。
(轉載自好買香港)
風險提示:投資于國際證券市場,除了需要承擔與國內證券類似的市場波動風險等一般投資風險之外,還面臨匯率風險等國際證券市場投資所面臨的特別投資風險,也需要投資者注意。
好買香港提醒:本文版權為好買香港所有,未經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和發表。如有轉載需求,請在文章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