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情回顧
昨日,滬深兩市雙雙收漲。截止收盤,上證綜指收于4016.33點,漲幅為0.70%,今年漲幅19.83%;深成指收于13691.38點,漲幅為1.95%,今年漲幅31.46%;滬深300收于4747.84點,漲幅為1.19%,今年漲幅20.66%;創業板收于3324.27點,漲幅為2.93%,今年漲幅55.22%。兩市成交22560.30億元,較前一日交易量增加5.04%。小盤股強于大盤股。中證100上漲1.22%,中證500上漲1.91%。
數據來源:Wind,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日期2025/10/29
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中有24個行業上漲。其中,電力設備、有色金屬、非銀金融表現居前,漲跌幅分別為4.79%、4.28%、2.08%,食品飲料、綜合、銀行表現居后,漲跌幅分別為-0.56%、-0.56%、-1.98%。滬市有1113只個數上漲,占比48.73%,深市有1277只個數上漲,占比44.43%。非ST個股中,57只個股漲停,8只個股跌停。股指期貨主力合約3個合約均上漲,其中,2只期指好于現貨指數。
昨日,中債銀行間債券總凈價指數上漲0.01個百分點。
昨日,歐美主要市場漲跌不一,其中,道指下跌0.16%,標普500下跌0.00%;道瓊斯歐洲50上漲0.00%。亞太主要市場普遍上漲,其中,香港交易所因假期休市,日經225指數上漲2.17%。
二、指數漲跌
數據來源:Wind,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日期2025/10/29
三、新聞
1、昨日北證50指數上漲8.41%,創下9個月以來最大單日漲幅
直接政策催化:北交所董事長講話釋放流動性改善信號
在北京金融街論壇上,北交所董事長魯頌賓明確表示將"加緊推出北證50ETF,引入更多公募等機構投資北交所"。這一表態直接回應了市場對流動性的核心關切,通過ETF產品打通公募資金入市渠道,顯著提振投資者信心。
市場情緒修復:技術面與資金面共振
自2025年6月以來,北證50指數跑輸主板,日成交額從400億元級萎縮至160億元左右,指數較前期高點回調10%以上,部分個股估值進入歷史低位區間。
昨日上證指數站穩4000點后,部分資金轉向估值洼地。北交所個股平均市值僅27億元,少量資金即可推動股價顯著上漲,形成高beta特征。
外部環境改善:全球流動性寬松與地緣風險緩和
美聯儲降息預期強化。截至10月29日,市場預期美聯儲10月會議降息25BP,概率達97.8%。
中美元首確定將于APEC峰會期間舉行會晤,此前市場擔憂的"對華加征100%關稅"極端情景概率降低,市場情緒回暖。
四中全會明確"十五五"規劃科技主線,提出"未來10年再造中國高技術產業",與北交所服務"專精特新"企業的定位高度契合,強化板塊戰略價值。
點評:北證50指數昨日創下9個月以來最大單日漲幅,這一行情是政策利好、增量資金預期、市場情緒修復及外部環境改善多重因素共振的結果。
短期看,增量資金入市預期仍將主導市場情緒;中長期而言,隨著北交所生態完善(ETF產品推出、戰投機制優化、債券融資擴容),板塊流動性中樞有望系統性提升。建議關注三季報業績超預期的專精特新龍頭企業。
2. 美國關稅最新消息
1、中美元首確定將于APEC峰會期間舉行會晤
外交部發言人10月29日宣布:經中美雙方商定,國家主席習近平將于當地時間10月30日在韓國釜山同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會晤,就中美關系和雙方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
第五輪中美經貿磋商回顧
10.25-10.26 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與美方牽頭人、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和貿易代表格里爾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的默迪卡118大樓,進行了為期兩天的第五輪經貿磋商,雙方談判時間接近十個小時。
中方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李成鋼在磋商結束后對中外媒體記者表示,雙方就妥善解決彼此關注的多項重要經貿議題形成初步共識,下一步將履行各自國內批準程序。
李成鋼介紹,過去兩天,中美經貿團隊就美對華海事物流和造船業301措施、進一步延長對等關稅暫停期、芬太尼關稅和禁毒合作、進一步擴大貿易、出口管制等議題進行了深入、坦誠討論和交流,建設性地探討了一些妥善處理雙方關注的方案,形成了初步共識。
“美方表達立場是強硬的,中方維護利益是堅定的。”李成鋼說,此次磋商中,中美經貿團隊始終相互尊重、平等對話。
美方
貝森特會后表示,此次磋商有效解除了特朗普總統原定自11月1日起對中國進口商品征收100%關稅的威脅,并透露中方預計將推遲一年實施稀土礦物與磁體出口許可制度,以便重新評估政策。貝森特指出,他預計中美“關稅休戰”將延長至11月10日之后,中國也將恢復對美國大豆的實質性采購。
格里爾在接受福克斯新聞采訪時補充稱,雙方同意暫停部分懲罰性措施,并“找到一條可持續的合作路徑”,以增加美國對華出口、改善稀土供應鏈并逐步平衡貿易逆差。
2、韓美就關稅具體內容達成協議
10月29日,據韓聯社報道,韓總統室稱韓美就關稅具體內容達成協議。
韓國總統顧問表示,美國將繼續對韓國商品全面征收15%的關稅,汽車關稅將降至15%。此前,美國宣布對進口汽車征收25%關稅。
對美國3500億美元的投資包括分期支付的2000億美元現金,另外1500億美元將用于造船。此外,韓國將每年向美國提供的資金規模上限設定在200億美元。對美國的投資將分階段進行,而非一次性支付。雙方同意在收回初始投資前與美國按50:50的比例分享利潤。
3、美國參議院通過決議,終止對巴西征收50%關稅
據美聯社(AP)報道,美國參議院周二晚間以52票對48票通過一項決議:終止特朗普針對巴西實施的50%關稅,這些關稅覆蓋石油、咖啡和橙汁等商品。此舉為民主黨對共和黨議員是否支持特朗普貿易政策的一次試探。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投票暴露出共和黨內部對特朗普貿易政策的分歧。包括蘇珊·柯林斯、米奇·麥康奈爾、麗薩·穆爾科斯基、蘭德·保羅和湯姆·提利斯在內的五名共和黨參議員與所有民主黨議員一同投了贊成票。
法案接下來還須經眾議院表決,基于過去美國眾議院共和黨人多次投票阻止推翻關稅的立法行動,前景并不樂觀。即便最終獲得國會通過,特朗普也幾乎肯定會動用否決權。
點評:因中方反制能力更強,韓美協議模式難復制到中美關系,本次中美元首會晤被視為避免沖突升級的積極信號。
美國兩黨分歧加劇,后續關注最高法院定于11月5日審理“特朗普依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加征關稅是否違憲”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