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情回顧
昨日,滬深兩市雙雙收漲。截止收盤,上證綜指收于4029.50點,漲幅為0.73%,今年漲幅20.22%;深成指收于13476.52點,漲幅為1.78%,今年漲幅29.40%;滬深300收于4702.07點,漲幅為1.21%,今年漲幅19.50%;創業板收于3201.75點,漲幅為2.55%,今年漲幅49.50%。兩市成交20419.62億元,較前一日交易量增加4.98%。大盤股強于小盤股。中證100上漲1.63%,中證500上漲1.55%。

數據來源:Wind,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日期2025/11/13
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中有27個行業上漲。其中,電力設備、有色金屬、綜合表現居前,漲跌幅分別為4.31%、4.01%、3.30%,石油石化、通信、公用事業表現居后,漲跌幅分別為-0.12%、-0.21%、-0.27%。滬市有1638只個數上漲,占比71.56%,深市有2086只個數上漲,占比72.58%。非ST個股中,89只個股漲停, 只個股跌停。股指期貨主力合約漲跌不一,其中,0只期指好于現貨指數。
昨日,中債銀行間債券總凈價指數下跌0.00個百分點。
昨日,歐美主要市場普遍下跌,其中,道指下跌1.65%,標普500下跌1.66%;道瓊斯歐洲50下跌0.66%。亞太主要市場普遍上漲,其中,恒生指數上漲0.56%,日經225指數上漲0.43%。
二、指數漲跌

數據來源:Wind,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日期2025/11/13
三、新聞
1.美國史上最長的政府“停擺”迎來結局
當地時間11月12日晚,北京時間今天(11月13日)上午,最終以222票支持、209票反對的結果,表決通過此前由參議院通過的一項聯邦政府臨時撥款法案。該法案將為聯邦政府提供持續撥款,使大部分政府機構獲得運作資金直至2026年1月30日。白宮方面稱, 特朗普將于當地時間晚上9點45分(北京時間今天上午10點45分)簽字,從而正式標志美國聯邦政府結束停擺。
此前,由于參議院未能在政府資金耗盡前通過新的臨時撥款法案,美國聯邦政府從10月1日開始“停擺”,截至11月12日已達創紀錄的43天。這一臨時撥款法案將按現有水平為大部分聯邦機構提供資金至2026年1月30日,并為農業部、退伍軍人事務部及軍事建設項目,以及國會運作提供整個財政年度的經費,“補充營養援助計劃”(俗稱“食品券”)也將獲得全年資金。
按慣例,美國國會每年需通過12項撥款預算,而目前已獲參眾兩院通過的這一臨時撥款法案僅包含3項年度撥款預算,這意味著有9項年度預算尚未敲定。兩個多月后,美國聯邦政府可能再次面臨“停擺”危機。
隨后,晚些時候,當地時間11月1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簽署了國會兩院通過的一項聯邦政府臨時撥款法案,從而結束了已持續43天的史上最長聯邦政府“停擺”。
重啟進程或需數日甚至數周
但許多機構可能要到周五甚至下周一才能恢復運作,具體取決于立法進程速度。聯邦官員警告,一些與停擺相關的限制將持續存在。交通部長Duffy周三表示,政府重啟后一周內將開始解除航班限制,這一時間表剛好趕在感恩節旅行高峰前。達美航空首席執行官Ed Bastian周三表示,感恩節假期旅行應該"很好"。
雖然聯邦雇員將獲得補發工資,但機構警告重新計算薪資可能需要時間。2019年的一項法律要求機構在撥款中斷結束后"盡早"向員工支付停擺期間的全部工資。但在2019年停擺后,空中交通管制員花了約兩到兩個半月才完全獲得補償,全國空中交通管制員協會主席Nick Daniels說。Duffy承諾這次行動會更快。他表示,管制員將在政府重啟后24至48小時內獲得70%的欠薪,其余部分將在約一周后支付。
經濟影響難以完全消除
國會預算辦公室上月發布的報告顯示,六周停擺的綜合影響將使第四季度GDP增長減少1.5個百分點,最終仍將造成約110億美元的GDP凈損失。一些被取消的旅行計劃不會重新安排,一些聯邦承包商無法彌補所有損失
停擺不會為政府節省資金。參議院2019年的一份兩黨報告發現,停擺導致美國在額外行政工作、收入損失和滯納金上花費超過3億美元。此外,雖然白宮在停擺期間解雇了數千名員工,但為政府提供資金的立法要求重新雇用他們。無論聯邦員工是否在崗,他們都將獲得補發工資。
營養補充援助計劃(食品券)將在數周不確定性后恢復正常支付周期,此前各州被迫延遲和配給福利。但這也不會立即發生:各州表示他們需要長達一周的時間來更新受益人檔案和充值借記卡。由于只有兩家主要的卡供應商,當每個州都同時尋求補充福利時可能會出現瓶頸。
停擺還導致經濟數據發布被取消或延遲。更重要的是,沒有收集關于價格和就業的新統計數據,這給決策者留下了一個可能在數月內扭曲預測的數據缺口。分析師估計,停擺每持續一周就會給經濟造成100億至150億美元的損失。雖然補發工資和暫停的聯邦支出可以逆轉,但經濟學家表示,這次創紀錄停擺的一些成本將永遠無法收回。
點評:此次停擺的根源在于民主、共和兩黨圍繞《平價醫療法案》的醫保補貼問題尖銳對立,互不退讓,但是其代價最終轉嫁給了普通民眾,包括救濟金發放受、航空系統陷入混亂,對美國經濟更是造成了數十億乃至上百億美元的損失。雖然當前這場鬧劇看上去已經要進入尾聲,政府將重新開始運作,但臨時法案僅將為政府提供資金至2026年1月30日,兩黨在未來撥款談判中依然面臨嚴峻考驗,不排除美國聯邦政府在未來可能再度面臨“停擺”的危機。
2.阿里巴巴“通義千問”全面對標ChatGPT,進軍C端市場
阿里巴巴集團正準備對其旗艦AI應用進行重大改版,旨在使其功能更接近OpenAI的ChatGPT。
13日,據媒體援引知情人士透露,阿里巴巴計劃在未來幾個月內更新現有的“通義”iOS和安卓應用,并將其更名為“千問”(Qwen),以呼應公司知名的AI大模型。
隨后,改版后的應用將在未來數月逐步增加代理式AI(agentic-AI)功能,以支持在淘寶等主要平臺上的購物體驗。消息人士稱,此舉的最終目標是嘗試將千問打造成一個功能完備的AI代理,這是AI行業追求的首要目標。
為此次改版,阿里巴巴在過去數月已投入超過100名來自公司各部門的開發者,兩層辦公樓已被劃為千問項目的專屬區域。這一行動也與公司首席執行官吳泳銘去年9月所提及的增加3800億元的AI投資計劃相呼應。消息公布后,阿里巴巴港股股價直線拉升,漲幅擴大至3%,此前一度跌約1.5%,帶動恒生科技指數轉漲。
從B端轉向C端的戰略布局
對于許多中國科技公司而言,AI的商業化模式主要集中在企業端市場,而非付費意愿相對較低的個人消費者。在此背景下,阿里巴巴希望通過整合購物功能,利用其傳統強項電商來吸引并沉淀用戶,與ChatGPT等產品展開正面競爭。盡管改版后的千問應用目前仍將對用戶免費,但建立龐大的用戶基礎將為未來推出面向消費者的收費服務鋪平道路。
分析認為,此次改版也凸顯了阿里巴巴在AI消費應用市場的競爭壓力。目前,在用戶普及度方面,阿里的Qwen落后于字節跳動的豆包和騰訊的元寶。通過推出功能更先進的AI模型,阿里巴巴正與Minimax等初創公司及字節跳動等競爭對手一道,努力在性能上超越OpenAI和DeepSeek等行業領導者。
此次整合旨在為消費者建立一個清晰、統一的品牌形象。目前,阿里巴巴不僅運營著“通義”系列消費級應用,還在iOS和安卓平臺上線了功能相對較少的“Qwen Chat”。據知情人士稱,公司計劃將這些應用整合到“千問”品牌之下,打造一款消費者首選的一站式應用。
知情人士還表示,公司計劃最終推出千問的海外版本,將其推向全球市場。
AI成為增長新引擎
中國科技公司正向AI領域投入資金。今年9月,阿里巴巴CEO吳泳銘就已勾勒出公司推出新模型和“全棧”AI技術的藍圖,反映了其在開發服務和支撐技術的基礎設施(如芯片)兩端的雄心。
Qwen系列模型的全球下載量已突破6億次。Airbnb CEO布萊恩·切斯基公開表示,公司正"大量依賴Qwen",因其比OpenAI模型更快更好。英偉達CEO黃仁勛表示,Qwen已占據全球開源模型的大部分市場,并在持續擴大份額。
這并非阿里巴巴首次嘗試將AI能力帶給消費者,公司今年早些時候已對其搜索應用夸克(Quark)進行了改版,計劃將其打造成全能型AI助手,該應用將繼續為用戶提供服務。
最新的財務數據顯示,AI正日益成為阿里巴巴的重要增長動力。在最近一個季度,公司AI相關產品實現了三位數增長,其云業務部門的銷售額也超出預期,成為集團增長最快的業務單元。
點評:阿里巴巴整合其“通義”應用并推出“千問”對標ChatGPT,是中國AI企業從技術研發邁向大規模消費級應用的關鍵一步。這展現了阿里通過整合自身電商生態,探索C端市場變現路徑的雄心。其計劃推出的海外版本,更透露出依托開源模型影響力參與全球競爭的決心。此舉不僅將加劇消費端AI應用的競爭,也預示著中國科技企業在全球AI賽道的角逐正走向深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