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20--10.24是“世界投資者周”,本次活動聚焦“科技與數字金融”“人工智能(簡稱AI)”“防范欺詐”三大主題。本期聊聊第二個主題。
1、AI的賦能與局限
AI可輔助分析海量數據、優化資產配置,如公募基金的量化模型能捕捉市場趨勢。但AI依賴歷史數據訓練,無法預測黑天鵝事件(如突發政策調整),且算法同質化可能加劇市場踩踏。部分“AI薦股”軟件實為騙局,通過篡改數據偽造高勝率記錄。
2、基金投資者的應對策略
穿透概念看本質:
投資AI主題基金時,調研其持倉企業是否具備核心技術(如專利數量、研發投入),而非僅炒作概念;
警惕“全自動AI理財”——合規基金仍需人工風控干預,純自動化承諾多為欺詐。
長期視角抵御波動:
AI產業周期長,短期題材炒作基金凈值波動劇烈。宜采用定投分攤成本,持有期建議≥3年;
參考好買基金等機構的行為金融學課程,理解市場情緒對AI估值的擾動。
風險控制實操
壓力測試:詢問基金經理如何應對AI模型失效(如加入人工干預機制);
分散配置:AI主題基金占比建議不超過總資產的15%,避免過度集中。
總結:
核心提示:AI是決策的“參謀”,而非“司令”。保持人類理性,方能駕馭技術浪潮。
投資者需銘記:技術革新不可逆,但唯有理性與知識,能讓其在財富路上行穩致遠。










